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文件
党发﹝2009﹞27号
━━━━━━━━ ★ ━━━━━━━
关于印发《北京大学推进廉政风险防范
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根据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颁布的《关于在教育系统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贯彻落实《北京大学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实施意见》,经
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
北 京 大 学
北京大学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推进学校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拓宽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领域,切实增强预防腐败的工作实效,根据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颁布的《关于在教育系统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京教工[2009]14号),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工作方针,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务求实效,逐步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
二、组织领导
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和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主管领导要具体抓。纪委、监察室负责协调推进,相关部门要共同参与。
学校成立北京大学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纪委、监察室。
三、工作内容
结合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颁布的《关于在教育系统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具体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大学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实施意见》,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逐步推进学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针对学校各层次管理工作中的权力运行风险和重要工作环节,认真查找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并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防控措施,通过制订方案、贯彻执行、检查考核、调整修正等环节,对学校预防腐败工作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管理。
四、工作目标
通过逐步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参与监督和积极化解廉政风险的意识,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和监督。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逐步形成多方位、多渠道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长效机制。
五、主要步骤
(一)医学部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试点工作(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
2008年10月,医学部已在后勤系统率先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试点工作。医学部要继续抓好此项工作。
(二)校本部后勤系统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2009年6月中旬至2010年2月底)
1.工作范围:总务部、基建工程部、房地产管理部、餐饮中心、供暖中心、水电中心、学生宿舍管理服务中心、幼教中心、运输中心、校园管理服务中心、电话室、燕园社区服务中心、会议中心、特殊用房管理中心。
2.2009年6月中旬召开后勤系统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动员会,成立工作机构,发布有关文件。
3.2010年2月底完成查找风险点及评定风险等级、制定并实施防控措施、检查考核防范效果、完善并形成操作规程等阶段工作。
(三)全校范围内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2010年3月初)
1.在学校后勤系统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在学校人、财、物等重点部门、重要岗位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
2.在学校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要把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周密部署安排,认真组织实施。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带头抓好自身和本单位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确保预防腐败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加强和规范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从源头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涉及到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全校教职工尤其是党员干部要提高对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认识,统一思想,积极参与,共同做好学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
(三)全员参与,逐步推进
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要具体到每个单位和每个管理岗位,既要认真查找每个单位的廉政风险,又要查找每个管理岗位的廉政风险;在工作阶段上,先局部后全局,逐步推进。
(四)抓好结合,注重实效
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要以健全完善我校惩防体系为主线,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相结合,融入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加强廉政勤政建设;与贯彻落实《北京大学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实施意见》相结合,注重加强制度建设;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将责任制和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延伸落实到具体的岗位。
附件: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若干说明
一、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主要内容
1.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概念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预防腐败”的工作理念和风险管理理论、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反腐倡廉建设,对行政审批或管理事项的工作岗位和重点工作环节等可能发生腐败的廉政风险点,科学评定廉政风险等级,采取有效的预防和监控对策,切实预防腐败行为发生。廉政风险具体可分为思想道德风险、外部环境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四种类型(以下简称“四类风险”)。廉政风险管理具体可分为“查找及评定风险等级”、“制定并实施防范措施”、“检查及考核防范效果”、“完善并形成操作规程”四个循环渐进的管理环节(简称“四个环节”)。
2.“四类风险”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思想道德风险:指因私欲、私利等自身思想道德偏误或因亲情请托等情节,可能造成个人行为规范或职业操守发生偏移、行政管理行为失控,或授意他人违反职业操守,导致行政行为结果不公正、不公平,行政行为对象利益受损或不当得益,构成“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
外部环境风险:指为了达到行政结果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的,行政管理对象可能对相关行政人员进行利益诱惑或施加其他非正常影响,导致行政人员行为失范,构成失职渎职或“权钱交易”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
制度机制风险:指由于缺乏工作制度的明确覆盖、工作程序的明确规定和工作时限、标准、质量的明确约定,个人自由裁量空间较大,缺乏有效制衡和监督制约,可能造成行使权力失控,行政行为失范,构成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
岗位职责风险:指由于岗位职责的特殊性及存在思想道德、外部环境和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实际风险,可能造成在岗人员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或不作为,构成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加强制度机制约束和制衡来化解、转移和降低风险,同时依靠制度机制的优化达到防止主观偏差和客观环境侵扰的效果。
思想道德偏误是导致“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的主观诱因,外部环境影响是导致“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的客观诱因,制度机制缺陷是导致“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的必要条件。
二、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教育系统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干部素质和管理水平等重要工作的组成部分。认真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一是有利于更好地履行职责,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二是有利于强化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效;三是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把预防腐败的工作落到实处;四是有利于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行政行为,降低行政风险,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特点
注重预防。引入风险管理机制,在明确和充分评估廉政风险种类和级别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建立预警和防范机制,做到弥补漏洞,降低风险,防患于未然,把保护干部和注重预防的工作落到实处。
突出重点。紧密联系实际,通过查找评定廉政风险和制定防范措施,把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审批及使用、重要人事任免等重点工作岗位和关键环节纳入重点监控管理范畴。
过程管理。加强对管理事项从经办开端到完结全过程的管理,通过预防措施,及时发现潜在的廉政风险和管理的薄弱环节,纠正问题,循环反复,达到规范行政和管理行为的目的。
自我完善。从自己最熟悉的日常工作环节入手,发现最易伤害自己的廉政风险,选择确定最适用的防范措施,达到确保自己不出现“以岗谋私”、“以权谋私”等腐败问题的效果。
主题词:党务工作 先进集体 优秀个人 表彰 决定
校内发送:各基层党委(党工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