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宣传教育» 理论视野» 新华社评论员:抓住“关键少数”,强化党内监督

新华社评论员:抓住“关键少数”,强化党内监督

发布日期:2016-01-19 作者:

新华社评论员:抓住“关键少数”,强化党内监督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从严治党,贵在驰而不息,重在监督落实。

“确保党内监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化党内监督作出深刻论述和重要部署,从完善监督制度到创新监督方式,从抓住“关键少数”到净化政治生态,既为党内监督的薄弱环节开出“药方”,也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监督扎实推进、持续深化:实践“四种形态”,创新监督理论,紧扣线索处置、纪律审查、执纪审理三个环节、执行“六大纪律”推动执纪方式不断完善;修订完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规制度;巡视监督、执纪问责等不断发力,让监督之网越织越密。去年,全国共立案33万件,处分33.6万人。警示给人启示:只有用好监督这一法宝,将“两个责任”扛在肩上,才能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我们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探索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调节能力,始终是重要课题。“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强化党内监督,建章立制是基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要建好笼子。”既加强党的自我监督,又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既整合问责制度,健全问责机制,又强化巡视监督,推动巡视向纵深发展。从顶层设计到具体领域,一系列制度安排,为构建科学规范的党内监督体系、完整闭合的责任追究链条夯实了基础。

强化党内监督,抓住“关键少数”是关键。中央纪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接受组织调查的37名中管干部中,担任正职一把手的13名,超过落马总数三分之一。大量腐败案件表明,一把手监督常常是薄弱环节,一把手监督难题亟待破解。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补足这块监督短板,就要积极探索对领导干部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有效途径。坚持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用好巡视“利剑”,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断构建全方位的监督机制。从宽、松、软真正走向严、紧、硬,让党内监督动真碰硬、展现刚性,才能破解“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困境,使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强化党内监督,落实“两个责任”是保障。有权就有责,“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当好人,在党和人民面前就当不成好人”,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振聋发聩。无论党委还是纪委,都要对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签字背书,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党委肩负“主体责任”,领导干部敢抓敢管,立“明规矩”、破“潜规则”,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认真劲儿,激浊扬清、崇廉拒腐,政治生态才能不断改善;纪委恪尽“监督责任”,带头尊崇党章,以更高标准、更严纪律保持队伍纯洁,管党治党责任才能更好落到实处。强化责任追究,避免责任空转,党内监督就能真正立信树威,发挥应有作用。

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是对党和人民负责,也是对干部的爱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熔炉中,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我们党就会更加坚强有力,就一定能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0